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茶叶知识茶叶知识

普洱茶喝法(一):我理解的普洱茶

作者:无涯茶屋 发布时间:2023-01-31 22:10:10 32人已围观

  普洱茶至今在茶史上的定位,始终是粗茶,我们不妨客观的分析一下,即便在云南每年有上贡的茶品,却至今不见茶史中或文人们对普洱茶歌功颂德。而更多听说的概念,普洱茶大多数是提供给边远的草原山区地带的牧民,那里没有蔬菜种植,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运送过去,仅仅是为了牧民们日常助消化罢了。这是我们必需要尊重的历史,即便国家参与炒作普洱茶,但普洱茶至今的定位仍是粗茶。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一些茶庄的老板侃侃而谈,号称他手中有多少大树茶,古树茶,在30年前的很多茶品都是用大树茶制成。但真正了解普洱茶历史的人都清楚,哪怕是十年前以前的茶品,也很少见到有详细标注是哪个茶区的茶品。也就是说,我们见到的普洱茶,绝大多数能够看到的是编号,或者甲、乙、丙、丁级,但不会是分茶区的。如果这个概念成立,那十年之前,怎么会有大树茶批量压制品的存在呢?说出这样话的人,明显是不懂普洱茶的。

  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国家对云南的大叶普洱有准确的定义标准的,就是采摘下来的鲜叶,其长度要达到7厘米,才为之大叶种。如果这样说来,我们喝到的多少片茶的叶片都能达到这个尺寸?说白了,我们都被国家给忽悠了。

  我们可以以当年最著名的昆明、勐海、下关三大茶厂为例,他们生产的茶品,一般有详细分级,最高级别的往往用宫廷料作为标签,越是高级别的茶,茶品越细嫩。在古树茶甚至大树茶的叶子里很难找到细嫩短小的芽头,采摘的难度要比台地茶高的多,而且茶厂收购茶青往往以短小的嫩芽为收购高标准。这样一来,以前就算有大树茶,茶农采下来了,多数也是留着自己喝,不会卖给料头,哪怕采下来喝不完,茶农可能也会自己把大叶子掰断了再卖给茶厂充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谁都改变不了。所以如果很多人说以前的什么什么茶都是大树纯料,我会告诉你,那纯属是胡扯淡。因为从宋聘一直到红印之间,我至少喝过20种以上的号级茶或印级茶,我比很多人都有实际体会。那些印级茶怎么可能是什么古树茶?而且,很多都是假茶。只不过是入过湿仓之后,你看不出罢了。

  我的手中,的确存有一点没有进过湿仓的号级茶(鸿泰昌和蓝票宋聘),这些茶的由来,是在70年代,云南运送茶品到香港九龙仓的时候,因手续不齐全被扣押下数吨茶,众所周知,当年在香港要做湿仓是要交钱的。当年号称没有进过湿仓就不能叫普洱的概念,因为特殊原因得以保存实属侥幸。这不到2两的茶品是台湾一位不喝普洱茶的好友赠送与我的礼物,至今没有舍得喝,用信封装着。从信封外面可以闻到很特殊的中药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以前的号级茶,很多用的是易武料,易武料在存放的过程中会逐渐转为药香型。当然,也有少部分临沧料会转为药香型,但不多。

  大树茶的概念谈过了,那么我谈谈存放的问题。

  大树茶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非常简单的一个回答:我个人认为,大树茶是用来马上喝的。

  既然大树茶的兴旺至今还未到8年时间,那么,大树茶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存放价值,或者存放了过后的确可以“转的更好喝”,历史还没有给我们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们至今喝到的存放的很好的老茶.........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台地茶!

  台地茶经过了若干个十年的存放检验,对所有人阐述,台地茶是适合存放的。因为,台地茶的树龄轻,生命力强,活性重,茶质丰富。

  借助大树茶的存放,我们探讨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就是普洱茶的新品种,是否存在存放的价值?

普洱茶喝法(一):我理解的普洱茶于2023-01-31 22:10:10创建,发布于茶叶知识栏目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