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是三伏天的第二中伏了,也就没有太长时间是三伏天了,还是趁最后的机会,好好喝茶。
三伏天,是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因此,古语有云:热在三伏。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
- 初伏时间: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10天。
- 中伏时间: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天。
- 末伏时间: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10天。
三伏天健康养生指南
第一关:养心关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很多人在夏季都会感觉浑身不适,精神萎靡。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心主血脉并主神志,此时养心应注重两方面,一是养护血脉,二是调整睡眠。
养护血脉方面,建议大家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适当多吃洋葱、蘑菇、木耳、牛奶、莲子、豆制品等食物。此外,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
睡眠能养精养气,能健脾益胃,亦能健骨强筋。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渐渐觉得晚间睡眠不足,白天无精打采。晚上尽量不要熬夜,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此外,适当午睡,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有助恢复精气神。
第二关:养阳关
夏季人体阳气旺盛,应顾护心阳,平心静气,以防阳气外溢,导致内虚状态。大家在夏季要少吃冰凉食物,尽量减少使用空调,也可适当进行艾灸来顾护阳气。
第三关:祛湿关
夏季湿气重,湿邪特别容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夜间可以用热水泡脚,并做适当按摩,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达到祛湿健体的效果。注意夏季泡脚微汗即可,不宜大汗淋漓,以免出汗过度损害心气。
第四关:饮食关
炎热季节,很多人容易感到头昏脑涨,并引发抑郁、倦怠、胸闷、食欲不振等不适。此时应注意饮食节制,适量食用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具有消热祛湿作用的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具有凉苦发散性质的蔬菜,如芹菜、番茄、苦瓜、丝瓜、绿豆等,也是夏季的好选择。
第五关:情绪关
气候炎热,极易使人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波动容易加重心火,不利于身体健康。保持平心静气,可以舒缓情绪,使人心情舒畅、气血缓和。因此,在夏季应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三伏天喝茶,补水又养生
在三伏天,大家出汗多,容易导致体内盐分和水分流失。茶叶中含有大量无机盐,可以补充流失的钾钠,因此夏天喝茶比喝水更解渴。
南方的功夫茶饮,虽小杯小泡,但能让人不经意间喝下不少,实为饮茶补水的好方法。在三伏天适合喝些温热的茶,如老白茶、红茶、黑茶和普洱茶。这些茶性温热,可以帮助人体驱寒养胃。
伏天期间养生的另一要决是“祛湿”,因为这时不光热还潮湿,人体的寒热常伴随着湿气。此外,还可以尝试喝姜茶。“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性温,具有温补作用,夏季经常吃姜可以补阳气。姜还能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三伏天喝姜茶,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