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茶叶文化茶叶文化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

作者:无涯茶屋 发布时间:2024-08-06 10:21:52 22人已围观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

皇室贡品 朝廷管制

安化黑茶最早有文献记载在唐代时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额派贡茶,每岁22斤(合今13千克)。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定为“官茶”,此后一直为“茶马交易”的重要政治商品。

清乾隆年间,尖茶类产品在民间创制。清道光年间(1825年),被道光皇帝赐名“天尖”,列为御品。

朝廷按照用茶制度,天尖茶转交御茶房专供皇帝饮用,贡尖茶、生尖转交茶库用来作王公显贵、朝廷大员、部族首领的赏赐用茶,成为专属于豪门显贵的上等茶品,更成为地位、权贵、富绅的象征。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

独家传承 保护发展

安化,自古“先有茶,而后置县”。县域内高山峻岭,溪流密布,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安化人民爱茶、制茶,大多依茶谋生。

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山西曲沃茶商与安化江南老茶行以原料较嫩的黑毛茶(即陕引),传统工艺再加工,就地制作为轻压篓装茶。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

后衍生为“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乡尖、生尖、捆尖”七种。解放后经过市场自然筛选,保留了天尖、贡尖、生尖茶,统称为“三尖茶”,保留至今。

1938年,安化小淹人彭先泽(1902~1951),留学国外农学士,回到家乡发展茶业。1939年租用江南老茶行作坊,创办湖南省砖茶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解放后,1950年收归国有,全部熟练技工转为国营职工,建立样品室档案室,保存制茶技艺,白沙溪以师带徒形式,至今已传承第6代。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

1967年,文革时期因为天、贡、生三字被视为封建产物,生产受到阻碍,白沙溪巧妙地改为湘尖1、2、3号,对应天尖、贡尖、生尖称谓;1983年又重新恢复正名。

同时保留了湘尖1、2、3号的学术称谓,归为湘尖茶系列。

2009年,安化县茶业协会根据白沙溪茶厂档案中的湘尖茶制作标准为依据,制定了安化黑茶湘尖茶行业标准,并于2010年发布实施。

2016年升级为国家标准,白沙溪为该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湘尖茶几代传承,几近易名,以天尖茶为代表得到消费者、制茶人、爱茶人、政府与行业的关注,如今得以快速发展,实现全行业标准化生产制作。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

非遗技艺 大师匠心

湘尖茶制作技艺从作坊到茶厂,其生产量由茶农手制到规范标准化制作,传承至今200多年。

2014年5月,以天尖茶为代表产品,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化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为该技艺保护单位。

2016年5月,认定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019年10月,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

白沙溪湘尖茶传承人经过专家审核评定,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

技术权威传承人有:安化天尖茶传承谱系第五代传人——中国制茶大师、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益平;第六代传人——湖南十大杰出制茶工匠、安化黑茶制茶大师、县级非遗传承人张岭苓,并有非遗技艺大师技术团队16人。

安化天尖茶源于民间,归于人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们21世纪健康之饮。

探秘非遗技艺——安化天尖茶于2024-08-06 10:21:52创建,发布于茶叶文化栏目

很赞哦! (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