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茶叶文化茶叶文化

“世界茶源”新气象 声名鹊起“普安红”

作者:于香菱 发布时间:2023-02-12 09:33:20 135人已围观

原标题:

“世界茶源”新气象 声名鹊起“普安红”

本文关键词:阿尔法哈马肯尼亚红茶

春到茶山,布依姑娘采茶忙

3月9日,对于普安茶产业来说,这个日子有点特殊。

这一天,全国人大代表、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在贵州代表团集中访谈现场,向国内外的记者推介“普安红”,这款来自世界茶树原产地的茶一亮相,就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茶拿在州长手上,茶香却飘到万里之外的地方。

这一天,同样是全国人大代表的韦波,代表布依人家拿出从家乡普安带来的“普安红”,用“贵州冲泡”请大家品鉴,投茶问水,这款弥漫着浓郁地域香的茶,独特的品质征服了众多的人。

还是这一天,以“早”著称的普安茶,被贵州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授牌认定为“黔茶第一春”,而在授牌现场的春茶交易中,短短半个小时就签约9280万元,普安茶在全国春茶市场抢得先机,在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哄抢”中,普安发展茶产业的比较优势瞬间变成了经济优势。

从州长倾力“卖茶”,到各地客商“哄抢”,这仅是普安茶一天在茶事中的微镜头。

普安茶产业声名鹊起,其背后的那些事更值得探寻。

200万年的等待,一朵茶花开的时间

“今年四球古茶的茶青怕要卖到200元1斤哟!”3月12日,普安县青山镇哈马村马家坪组的江海涛,走进山里巡视着60来棵古茶树,盼望着古茶树早点出芽,“今年的行情肯定要比去年好。”

马家坪组是四球古茶的核心分布区之一,四球古茶的行情和价值飙升,实在让这个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直呼“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

江海涛说,马家坪组几乎家家地里都有古茶树,10年以前,各家各户春天采一点自家喝或送亲戚,“剩一点拿到镇上去卖,也就是三二十元一斤。”

古茶树还是那些古茶树,这几年却身价倍增,4年前的一次拍卖,一斤四球古茶拍得5万多元,“四球古茶”几乎一夜成名,一盏难求。

原因是什么?得益于普安县对茶产业的打造,以前“瞧不上眼”的木棒棒,而今成了宝贝。

马家坪的古茶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在离马家坪几十公里的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这个地方发现的世界唯一距今至少200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把普安茶的地位推到了一个崭新而无可比拟的高度。

普安是“世界茶源地”,是世界茶源在中国、中国茶源在黔西南的铁证。这里延续了200万年的茶文化和茶历史,正是普安发展茶产业独特的比较优势。

江海涛说,仅在哈马村的马家坪、干沟两个组,按照《古茶树保护条例》规定,在保护中采摘,今年有500多棵可以采,预计可采摘古茶茶青1500斤。

“四球古茶”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普安县正在利用高科技的组培方法,培育四球古茶树茶苗,2018年育苗100万株,把这种“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的乔木型古茶产业化栽培,让200万年历史的古茶树,服务脱贫攻坚,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摇钱树”。

这个世界,哪点还能品尝到200万年的味道?哪点的茶历史茶文化能追溯到200万年前?哪点还能完好保存着200万年前的活体古茶?只有普安!

这就是普安茶最神秘最独特的地方。

脱贫攻坚,一县一业“普安红”

这个时间,普安茶人不会忘记。

2015年5月12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普安考察时,亲自把当地的布依“福娘茶”更名为“普安红”,寓意“普天之下、安定祥和、红红火火”,并对普安茶产业重点扶持。

仅仅3年时间不到,“普安红”就跻身“中华文化名茶”,被业界誉为“中国中大叶种红茶代表性产品”,普安县在获得“中国古茶树之乡”后,跻身“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连续多年入围“全国产茶重点县”,成为“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县”。

这些是普安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茶产业作为扶贫支柱性产业重点打造取得成效的体现。

扬比较优势,打造支柱产业。普安发展茶产业有两个相得益彰的优势特别明显,茶文化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延续200万年的茶文化,和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的自然环境,及立体气候明显、土壤多腐质土有机质含量高等条件,成为普安打造茶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强茶叶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普安县就已经建成万亩茶场,成为了贵州省的红茶出口基地。在打造茶产业的新征程中,普安县在此基础上,加强基地建设,扩大茶叶种植面积,2017年,全年种植茶叶2.2万亩,全县茶园面积达14.3万亩,全县12个乡镇(街道)都有茶园,县里定下目标是在最近3年育苗4.68亿株,使普安茶园在2020年达到30万亩,基本实现人均一亩茶。

严源头管控,保证茶叶品质。安全最为关键,品质决定一切,县里严格按照绿色生态茶园的标准,对全县茶园进行动态管控,从栽种、施肥、除草、采摘、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关键监控。同时不断提升“普安红”制茶工艺,不断提高品质,多家企业生产的“普安红”达到欧盟标准。

奋力强品牌,树自信博市场。2016年以来,县里实施“普安红”品牌打造战略,举行了“普安红”全球保护四球古茶树公益众筹活动、全球寻找“红女郎”普安红形象代言人国际选拔大赛等等一系列的品牌活动,使“普安红”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

目前,普安县茶产业第一期扶贫子基金已经获批3.2亿元,重点推进低产茶园改造、企业设备提质升级等,2017年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已经完成。宏鑫茶业、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富洪茶业、盘江源茶业、布依福娘等一批县域骨干茶企,不断扩大加工规模,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也正是看中了普安县独有的古茶树资源,和无可比拟的自然生态资源,经过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牵线,中国红茶标杆品牌“正山堂”正式牵手“普安红”,打造的新品“普安红”得到茶界高度认可后,目前位于普安县双创园的“正山堂·.普安红”加工厂已经建成投用,高端的“普安红”将随着正山堂的渠道流向各地。

几乎走过全国所有茶区的浙江茶企老板何维洒,用审视的眼光审视了全国茶区后,最终决定在普安投资建厂,他的普安叶之初茶业公司经过加班加点安装设备,在2月19日正式开工,目前天天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同步小康,“普安红”铺就致富路

这段时间,在普安县江西坡镇,最热闹的地方是茶山。

进入春茶开采期以后,茶山上每天有上千人采茶。“乌牛早采了,龙井43又出芽了,接着大叶种茶也可以采了。”普安县茶办有关工作人员说,普安茶进入了盛产期,采了生产高端绿茶的茶青,接着采生产高端红茶的茶青。

茶农乐了。在茶神谷,一坡的采茶人忙得没有时间回答笔者的提问,随行的茶企老板说,今年茶青最高卖到80元一斤,一个熟练工一天能有100多元的劳务收入。

江西坡的贫困户蒋先红,种了15亩茶,今年短短一个多月就采摘春茶收入4万多元。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潘方云,这段时间加工龙井新茶1200斤,红茶500斤,仅加工费就收入16万元。而蒋先红和潘方云仅仅是江西坡众多茶农中的一员。

除了采摘茶青,刚刚种植的茶园管护也给农户带来不少收入。在龙吟镇,宏鑫公司请了220多个村民到茶园务工,其中147名精准扶贫户,每天收入100元。

除了茶农高兴,普安茶叶企业也兴奋得甩开了膀子。

宏鑫茶业公司目前已经在深圳建立了“普安红”全球营销中心,这个距离深圳机场4公里的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高薪聘请了280人,主攻产品研发、电子商务、品牌推广,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开展业务,刚刚开业10多天,已初有斩获,“刚刚试运行,日进15万元以上,我们将用全新的先进的营销模式,把‘普安红’营销带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宏鑫茶业董事长曹宏说,对于“普安红”,他的宏大的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中。

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普安县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一边苦练内功,将几个分厂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产能,一边积极拓展市场。理事长岑开文说,“合作社已经在州内的安龙、贞丰、普安和兴义开设了6个专卖店,在北京马连道茶城、中国公安大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等开设专柜,今年已经在普安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和兴义桔山开设了2家专卖店,还计划在贵阳、深圳、南京、兰州等地开设专卖店,让全国各地的爱茶人士都能喝上高品质的‘普安红’。”

而本土的富洪茶叶、布依福娘茶业等也在纷纷攻城略地,各出奇招拓展市场。

在同步小康路上,“普安红”让茶农的生活越来越火。据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统计,2017年,普安茶产业实现产值9.56亿元,全县涉茶产业人数7022户26954人,其中:贫困户2354户9766人,户均收入1.12万元,在茶叶种植区域的涉茶贫困户脱贫575户2300人,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而2018年,这个数字还将会被刷新。

作者:文/图 左国辉

阿尔法哈马肯尼亚红茶

“世界茶源”新气象 声名鹊起“普安红”于2023-02-12 09:33:20创建,发布于茶叶文化栏目

很赞哦!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