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和黄大芽的名字让人联想到黄茶,但其实不能仅凭名字来判断它们的茶类归属。就像安吉白茶被归类为绿茶一样,霍山黄芽和黄大芽的分类还得看它们的制作工艺。
霍山黄芽的制作工艺
霍山黄芽的制作过程相当讲究,下面是主要的步骤:
杀青
首先,使用口径为60-70厘米的平锅进行杀青,通常会有两口或三口锅组成一个灶。生锅的温度较高,鲜叶下锅时能听到炒芝麻的声音,投叶量通常在100克左右。杀青的工具可以是芦花帚或高粱帚,生锅快速炒制,确保叶子被炒透且不伤到毫芽。熟锅则继续完成杀青,确保两个锅之间的配合得当,以达到适度的杀青效果,最后将茶叶摊凉。
初烘
接下来是初烘,使用烘笼进行烘焙,火温控制在约100℃。每次烘焙时放入5-6锅杀青叶,勤翻匀摊,直到茶叶达到五、六成干时,进行二烘。
摊放
初烘后,茶叶需要摊放1-2天,以便回潮并完成黄变,接着剔除杂质后复烘。
复烘
复烘的目的是进一步烘焙以蒸发水分,抑制黄变,火温一般控制在90℃,直到茶叶达到八、九成干。之后再让其回潮1-2天,以促进进一步的黄变。
足烘
最后一步是足烘,温度在100-120℃,通过翻烘增进茶香,直到茶叶完全干燥,趁热装筒封盖。
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包括外形似雀舌,芽叶细嫩多毫,叶色嫩黄,汤色黄绿清明,香气鲜爽,滋味醇厚回甜,叶底黄亮,嫩匀厚实。
黄大茶的制作工艺
黄大茶的制作过程则稍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炒茶
炒茶的过程分为生锅、二青锅和熟锅。生锅主要负责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二青锅则进行初步揉条和继续杀青;熟锅则进一步整条。
初烘
炒后立即进行高温快速烘焙,温度大约在120℃,每次投叶量为2-2.5千克,翻烘频率为每2-3分钟一次,烘焙约30分钟,直到茶梗能折断。
堆积
下烘后,趁热将茶叶装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放置在烘房内,利用热量促进茶叶的蒸变,堆积时间一般为5-7天。
烘焙
最后,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黄变和内质转化,形成黄大茶特有的焦香味。烘焙温度在130℃-150℃之间,翻动频率高,确保茶叶不碎。
广东大叶青的制作工艺
大叶青的制作则使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主要工序包括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和干燥。
萎凋
萎凋的方式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萎凋槽萎凋,确保鲜叶均匀摊放。
杀青
杀青是提高大叶青品质的关键,分手工或机械进行。
揉捻
揉捻要保持条索紧实,同时显毫。
闷堆
闷堆是形成大叶青品质的主要工序,需保持适度的湿度和温度。
干燥
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确保茶叶达到适合的干燥程度。
综上所述,无论是霍山黄芽还是黄大芽,它们都属于黄茶,而不是绿茶。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才能更好地欣赏这两种茶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