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茶叶问答茶叶问答

陈杰:普洱茶的科学十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无涯茶屋 发布时间:2023-01-31 16:00:07 18人已围观

在中国众多的茶叶品种中,普洱茶是一个另类。虽然它的生产与品饮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它的传播却一直受到局限,在二000年之前,除了西藏、广东、香 港及台湾地区之外,极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品饮过普洱茶的人则更少。甚至就连普洱茶的产地云南,很多人也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基本上是 外销品,在本地消费的极少,因为在当时,云南本地人钟情的茶仍是“滇绿”,是绿茶与红茶的天下。​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难理解,因为普洱 茶第一功能就是“解油腻”与“刮肠通泄”,相对以前中国人面临的温饱困境及营养不良,普洱茶显然不适合他们品饮需求。因此,我们说普洱茶的兴起必须有一个社会与经济的前提:即社会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寻求更高一级的保健与养生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普洱 茶正是具备了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诸多要素,才有可能成为人们(准确地讲是一部分人群)品饮茶叶的首选。​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以前对普 洱茶的科学研究就显得很少。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例,在国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茶叶论文及科研成果,普洱茶所占的比重不及绿茶的十分之一。以至到了本世纪初 (准确地讲在二00五年以前),在中国最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中国茶叶研究所,你找不到一个普洱茶专家,但却能找到一批(不是一个或几个)绿茶专家、乌龙茶专家,甚至红茶专家。​

当然,我们这样评述并非说以前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是一片空白。应当说,自上世纪五十年开始至上世纪末,普洱茶 的科学研究有两方面骄人的成绩:一是茶树品种的培育,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及紫娟茶等,都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是由勐海茶厂开创的“渥堆发酵 法”,不仅获得了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的省级科技成果奖,同时也为普洱茶后来的兴起与迅速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如此,我们仍坚持一个评价,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不仅落后于其它茶类(主要指绿茶与乌龙茶),同时也与普洱茶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更准确地说,普洱茶在基础研究、功能分析研究、生产与制作工艺研究及深加工研究方面都逊色不少,某些环节则差距很大。​

在中国大陆,对普洱茶真正进行科学研究是在本世纪初。但这个时期的科学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很多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相对也是落后的。倒是这个时期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却是突飞猛进,从茶马古道到普洱茶的历史演变,都在云南文化专家与学者的研究报告和专著中清晰的显现,对普洱茶的传播与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虽然这个时期有一些科研论文及研究报告的发表,但与普洱茶的文化研究相比,其技术层面的科学研究仍是落后的。​

陈杰:普洱茶的科学十年——回顾与展望于2023-01-31 16:00:07创建,发布于茶叶问答栏目

很赞哦! (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