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道
茶道相关内容
-
十年匠心铸精品——《安化茶香飘万里》
【 - 十年黑茶】十年匠心铸精品——《安化茶香飘万里》湖南省梅山剪纸项目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益阳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安化县梅研会副会长向亮晶创作了一套剪纸大作---《安化茶香飘万里》。该套作品共3件,每件全长41米,高1.13米。作品以连环剪纸长卷形式创作,长卷中的每一个内容相互连接,将
无涯茶屋2023-02-01
阅读更多 -
品茶的层次 如何喝才是普洱茶的最高境界?
品茶的层次,如何喝才是普洱茶的最高境界? 1、不饮普洱茶:就是根本不喝普洱茶。茶,现已被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又为国饮,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者(除因客观条件不能喝者)实在可惜。 2、厌普洱茶:虽能喝,但是不喜欢喝普洱茶。不喜欢喝普洱茶的人较多为习惯了可乐之类软饮料的年轻人,茶在他们而言没有刺激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为什么要喝茶? 谈茶必要论水
好多人都知道喝茶好,但究竟这个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好在哪里呢?跟着马冠生老师知道了其中的奥秘。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氧化、抗衰老能力;消除体内自由基;预防肿瘤;降低血压、血糖、血脂;促进减重;使血管保持弹性;消除动脉血管痉挛,防止破裂;保护神经。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饮茶对“三高”的降低和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中华茶文化与养生之道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专家:秋冬适合喝青茶和红茶
茶,中国的传统饮料。今年以来,武夷山大红袍市价已翻了两三倍。自普洱茶遭热炒以来,各种茶品均在市场上轮番炒价。茶,究竟有多神秘?BTV《天下天天谈》2010-10月-23日播出《你不知道的喝茶那些事》,以下为节目实录:大红袍遭遇热捧 眼下正是秋茶上市的时候,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厦门一些经营大红袍的茶商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品鉴普洱茶之“虚”“实”篇
一、品鉴之“虚”篇1.忘记这款普洱茶的来历(包括谁给你的,石昆牧,张天福等也好,都不重要)2.忘记所有这款普洱茶的已知道的东西(包括卖茶的告诉你,这个是苦涩迅速和回甘,请在品茗之前,忽视这些你知道的与茶有关的一切)3.恬淡虚无的心态(做到心中“无”茶,不去想所有的)只要心中“执”茶,你后面的品鉴就全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泡茶需用心
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茶品茗若只为了消暑解渴,那便与山野村夫的“海吞牛饮”无异,前述种种冲泡普洱的细节和重点,其本质在于通过茶道修炼心性、陶冶情操。品味普洱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或者交朋识友,更要在泡茶饮茶的过程中,舒缓情绪,平复浮躁内心,让心灵获得一段歇息的时光,细细的感受生命本身的静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考据:古人用怎样的水来泡茶?
修行茶艺的第一天,师傅郑重的告诉我,水是茶的伴侣,也是茶的灵魂。可那时候的我并没有真正相信种种玄妙的茶道,只觉得茶人有时候太多讲究,反而陷入一种曲高和寡的阳春之境中,把外行的看官都唬住了,未免有些不接地气的自我膨胀。 有时候在想,古人是用怎样的水来泡茶的呢?翻开典籍查阅,白居易有“扫雪煎香茗”,辛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谁发明了茶——神农还是释迦牟尼
关于茶的起源问题,一直被蒙上神秘色彩。将茶道奉作“国粹”的日本认为茶乃佛祖释伽牟尼所“发明”,与此异曲同工的神农发明茶之说在我国广泛流传,迄今对此深信不疑者仍大有人在。正是这种虚妄的茶起源说使海内外的学者产生了困惑,也为多起源说起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因此探索茶之为饮起源于何时何地,就成为茶史研究首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从茶圣陆羽到日本荣西和尚,在茶道中品味人生
茶之一道源远流长,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茶道的起源之地。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陶冶身心,怡情养性。唐之前,南北朝时期,茶的流行仅限于南方。到了唐代,陆羽开始办茶会,他和当时上层人士,如颜真卿等往来甚多,这种茶会,形成了很多规则,包括器物都有了严格规定(包括客人来了煮茶,煎茶之名由此而来)。这种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茶事起源于中国,有《茶经》,但没有茶道
文如其人,喝的茶亦如其人,而在喝茶之后写下的关于茶的闲话,或三言,或两语,方能见作者的心性。关于周作人的文字,形容最多的一个词:平淡冲和,想必也是最贴切不过。上承明清小品文文风的周作人,更是喜欢绿茶,也是必然。茶的甘醇与文之幽深,两者之间,总是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和写作的人,只有在放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 -
不能不说的茶经、茶道那点破事
安史之乱后,时年陆羽40岁(陆羽卒于804年72岁,《茶论》前后花了26年,5年润色),铸风炉是为写《茶论》做实践的准备工作之一,说明安史之乱结束时,陆羽还没有完成《茶论》资料收集,茶的这点破事还没有整明白。宋人李郛的《纬文琐语》中记载:…时有竹林逸士,木下樵夫,莲花歌者,清蓉之姝,皆海内名士也。记
无涯茶屋2023-01-3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