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道
茶道相关内容
-
茶圣陆羽与《茶经》
中国的茶文化是在唐代发展起来的,并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之句,出现了“茶道”一词。这说明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程式。而中国茶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陆羽所著《茶经》的问世。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
无涯茶屋2023-07-11
阅读更多 -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
无涯茶屋2023-07-11
阅读更多 -
中国的茶文化史茶学“圣经”:《茶经》
世界最早的茶学“圣经”:《茶经》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饮茶品茗一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茶文化史,我们解读它的密码就藏在历代茶文化典籍之中。而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无疑是其中最权威、重要、核心的一部。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经毕生心力,凝聚中
无涯茶屋2023-07-10
阅读更多 -
中国茶道道家“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
无涯茶屋2023-07-10
阅读更多 -
煎茶法的九个步骤
煎茶法主要是指陆羽在其编写的《茶经》中所记载的一种饮茶方法。煎茶法通常用饼茶,主要程序有备茶、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等九个步骤。煎茶法一出现就受到士大夫阶层、文人雅士和品茗爱好者的喜爱,特别是到了唐朝中后期,逐渐成熟并且流行起来。由于茶圣陆羽正是煎茶法的创始人,因此煎饮法
无涯茶屋2023-07-09
阅读更多 -
日本茶道“寂”本来无一物
日本茶道“寂”“寂”是日本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在佛典中是“死”,“涅槃”,“无”的意思。当茶人或修禅者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后,就会进入一个没有任何声音,没有任何色彩的“无”的世界。死对于生来说,更富有原始性,归属性,占用的时
无涯茶屋2023-07-09
阅读更多 -
中国茶历史文化及茶叶种植介绍
中国茶历史中的种植与品味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
无涯茶屋2023-07-09
阅读更多 -
古代茶文化宋代的点茶法介绍
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点茶法(研膏团茶点茶法)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亡于明朝后期,历时约600年。点茶的程序为炙茶、碾罗、候汤、烘盏、击拂,其关键的是候汤和击拂。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陆羽《茶经》记载:“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
无涯茶屋2023-07-09
阅读更多 -
讲述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
茶文化总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它不但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而且由低级走向高级,得到升华,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茶文化的个性,亦可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一)物
无涯茶屋2023-07-08
阅读更多 -
日本茶道“点前道具”介绍
日本茶道点前道具1,香合: 放香料的盒子。2,炭斗:放炭的容器。3,羽帚: 清扫炉,炉缘, 盖等所用的鸟羽。4,环:为了移动汤釜 所使用的金属环。5,火箸:挟弄炭火的筷子。6,灰器:放灰的容器。7,灰匙:拨灰,作灰型的用具。8,釜:放置从炉或风炉上所取下的釜的垫子。
无涯茶屋2023-07-08
阅读更多 -
中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
无涯茶屋2023-07-08
阅读更多 -
佛教寺院茶道介绍
寺院茶道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所以饮茶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寺院中还未有饮茶之风。饮茶最初为药用, 是民间的产物,而后经陆羽对其进行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种茶、采
无涯茶屋2023-07-08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