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唐代相关内容

  • 中医论茶 本草典籍中记载的茶

    中医论茶 本草典籍中记载的茶

    茶,其实也是药。唐代陈藏器的不朽著作《本草拾遗》即提出“茶为万病之药”的论点;宋代食疗专著林洪的《山家清供》,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因为茶也属本草,自然在本草类著作中被收载。到目前为止,对于首载茶的本草著作在学术界还有很大争议。一般认为:茶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并提到有“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

    无涯茶屋2023-07-09

    阅读更多
  • 中国茶历史文化及茶叶种植介绍

    中国茶历史中的种植与品味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

    无涯茶屋2023-07-09

    阅读更多
  • 唐代的煮茶法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唐代的煮茶法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放到水中去煮。煮时,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

    无涯茶屋2023-07-09

    阅读更多
  • 唐诗里的茶主题体现唐代茶文化的一大特征

    唐诗里的茶主题体现唐代茶文化的一大特征

    唐诗里的那些茶: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唐代的茶尚局限在隐遁或闲适的领域。况且在其他的主题上(美人、塞外等)茶都没出现。即使作为官僚饮茶,也只是在自家的书斋里或在送别的宴席上,在静寂的场面下进行。应该说这是唐代茶文化的一大特征。(1)《洛阳伽蓝记》卷二有陈庆之诬蔑吴人之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卷三在魏王侯

    无涯茶屋2023-07-08

    阅读更多
  • 历代茶人的泡茶烹饮方法

    历代茶人的泡茶方式,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1.煮茶法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

    无涯茶屋2023-07-08

    阅读更多
  • 中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

    无涯茶屋2023-07-08

    阅读更多
  • 刘禹锡 《西山兰若试茶歌》茶歌鉴赏

    《西山兰若试茶歌》(唐·刘禹锡)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一诗,确是茶史上,特别是制茶技术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值得重视。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

    无涯茶屋2023-07-07

    阅读更多
  • 古代茶宴兴于唐盛于宋历史文化

    古代茶宴兴于唐盛于宋历史文化

    茶宴,亦称茶会,兴于唐,盛于宋,而其最早见诸史料,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54年,山谦之在《吴兴记》里写到,“每岁吴兴、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这可能是史料里出现最早的茶宴一词。茶至唐代,日渐风行,加之有提神、消食、明目、祛邪等医疗保健功效,茶成了最为珍贵的饮料,所以,用茶宴请亲朋好友也就成了社

    无涯茶屋2023-07-07

    阅读更多
  • 范仲淹《鸠坑茶》茶诗作品赏析

    范仲淹《鸠坑茶》茶诗作品赏析

    【鸠坑茶】作者:范仲淹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释义】雨前芽,谷雨前采的春茶。【详解】鸠坑茶,古称“睦州鸠坑茶”,也叫鸠坑毛尖,产于睦州(今浙江淳安县)鸠坑源鸠岭一带。由于产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树种优良,芽叶肥壮,茶质重实,色泽翠绿,气味芬芳而带熟栗子香,滋味浓厚醇爽。该茶历

    无涯茶屋2023-07-07

    阅读更多
  • 袁高《茶山诗》释义详解

    袁高《茶山诗》释义详解

    袁高字公颐,唐宪宗时官礼部尚书。【茶山诗】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阴岭芽未吐,使者牒

    无涯茶屋2023-07-07

    阅读更多
  • 古代茶壶与茶道文化

    古代茶壶与茶道文化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口小利于泡茶注水。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

    无涯茶屋2023-07-05

    阅读更多
  • 瓷匠茶心丨都说茶具以青瓷为独尊?白瓷第一个不服

    瓷匠茶心丨都说茶具以青瓷为独尊?白瓷第一个不服

    尽管青瓷稳坐古代陶瓷茶器中的第一把交椅,但古人对于陶瓷器,向来都是注重“百花齐放”的。各种形制、各种款式的茶具,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茶文化的一部分。唐琉璃茶碗茶托这一次,我们要说的,是能和青瓷茶具分庭抗礼的白瓷茶具。古人说:“南青北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北方的白瓷和南方的

    无涯茶屋2023-07-05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