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茶叶价格茶叶价格

普洱茶的文化支撑

作者:无涯茶屋 发布时间:2023-01-31 15:08:03 26人已围观

普洱茶的文化支撑,当唐朝人卢仝在吟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时候,出自西南山野的普洱茶已经开始穿越崇山峻岭,逐渐成为藏区人民的日常饮品了。("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洱府志》)仿佛自普洱茶开始流通起便远离中原文化的正统,远离以绿茶、乌龙为主导的江南雅士文化圈。以至于给了今人质疑的空间:普洱茶究竟有没散化?

一切  从"文化"开始

一般而言使用频率越高的词汇往往越难定义,"文化"一词便是如此。据统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文化"一词下的定义已这160多个。在国内较为权威的是《辞海》中的解释:"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专属,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并附着于一定的物质财富之上。德国人类学家夏埃尔:兰德曼说:"文化是由人自身的自由首创性所创造的。"看来。所谓的"文化"应是由人创造的,是"人为的",套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便是"被文化"的。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流淌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普洱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国时期的"武侯遗种",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漫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的人,是唐威通三年(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的唐吏樊绰,在其著《蛮书》卷七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今云南普洱的景东县城,景东城即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所在地,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首次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涮在其著《滇略》中,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至此普洱茶的雏形已成,制作已经"蒸而成团",结束了"无采造法"的时代。并且成为一种上至这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饮品。至清代,则是"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以贡茶的身份一举成为清宫中统治阶级的宠儿,"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成为了清宫内上行下效的饮茶风尚。雍正初年,普洱府的设立,对普洱贡茶的制作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乾隆皇帝对普洱茶的推广功劳尤大。他曾作诗云:"唯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由于普洱茶形制独特,在京城数量稀少,因此乾隆皇帝常将它作为赏赐外番或外国使节的礼品。朝鲜学者李圭景(1788一1856)在《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写道:"今燕都(指北京)茶品之藉藉盛行者,普洱茶为第一,白毫茶为第二,青茶为第三,黄茶为第四    "即使在外国学者的眼中,普洱茶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茶品中的翘楚。

普洱茶的文化支撑于2023-01-31 15:08:03创建,发布于茶叶价格栏目

很赞哦! (17)

相关文章